2025暑期社会实践(三)科技兴农的青春注脚:大豆田里的30天

 更新时间:2025-08-01 18:07

为贯彻“三农”精神,响应“十百千万”工程号召,培育知农、爱农、兴农的新一代农学人才,2025年7月15日至8月15日,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鹏飞与河南科技学院的孟新悦、周诗涵组成实践小队,走进三亚大北农创种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玉田分部,开展了为期30天的大豆育种暑期实践活动,在田垄间探索农业科技的奥秘,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力量。

此次实践以大豆育种为核心,聚焦三项关键工作:一是对基地内大豆品种进行精确区分,制作专属标识牌并规范插放,为品种溯源搭建清晰脉络;二是系统观察大豆生长性状,重点统计开花情况,为后续育种分析积累基础数据;三是参与大豆亲本选择与杂交授粉操作,学习优良亲本筛选标准及人工授粉关键技术。

 


小组成员制作标识牌与插放工作

 

实践过程中,小队成员在全雷坡、贺紫航等老师的指导下,从规范书写标识牌到熟练掌握大豆去雄授粉技术,逐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如何挑选活力最强的花粉?去雄时怎样避免损伤母株?”针对这些关键问题,全雷坡老师通过现场讲解与操作演示,让成员们直观理解杂交育种的核心要点。“以前在课本上看到的‘杂交’概念,如今亲手完成,才真正明白其中的技术细节和科学逻辑。”

 


仝老师讲解演示去雄及小队成员上手操作

 

据了解,河北玉田基地作为三亚大北农创种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重要育种基地,凭借规范的种植管理体系,为大豆育种研究提供了坚实保障。公司深耕大豆基因科技领域,通过精准亲本选择与杂交技术创新,持续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展现出农业科技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这段时间里,我们晒过烈日、淋过阵雨,踩过泥泞的田埂,也见过清晨带露的豆苗。”这段扎根土地的经历,让小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农学研究的艰辛,更理解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他们的品种区分与标识工作为种业规范化奠定基础,杂交授粉与性状观察则助力优良品种培育,每一项操作都在为农业现代化添砖加瓦。

 

小队成员工作照
 

此次实践不仅提升了学子们的专业技能与科研素养,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实践收获,继续深耕农业领域,让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为农业科技创新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活动得到多方支持,小队成员特别感谢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三亚大北农创种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提供的宝贵机会,同时向玉田基地张清聪负责人、许博士、全雷坡、贺紫航等老师及同事致以诚挚谢意。